,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相关 >> 图片收藏 >> 益阳清溪:再创新的山乡巨变

益阳清溪:再创新的山乡巨变

2012-02-08 09:40:58 来源:不详 浏览:1

红网益阳站2月8日讯(通讯员 韩世雄 莫超)半个世纪前,享有“南周北赵”美誉的作家周立波回到家乡清溪村,提笔创作,写出了记载南国山乡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乡土文学力作《山乡巨变》;半个世纪后,在这块充满着文化底蕴和实干激情的热土上,清溪人励精图治,大刀阔斧掀起了发展建设的浪潮,当代农村正在经历新的“山乡巨变”。

在距湖南益阳市中心城区不到1公里的高新区谢林港镇,有一个叫清溪的村落。这里,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走出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曾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其中《山乡巨变》就是在清溪村完成写作的。清溪村是周立波的故乡,也是他创作这部记载着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学巨著的生活之源。

如今,游客走进清溪,就走进了一个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绿色村庄、中国特色村、美丽乡村六个国字号荣誉以及十余个省字号荣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示范村。在这片周立波出生和成长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清溪人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将现代版的山乡巨变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年多的时间,清溪村发生巨变,独领风骚,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典范。是什么能让清溪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是什么让清溪人能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谋发展?是什么能让文人故里锦上添花,再创佳绩?又是什么能让一个地处洞庭湖南侧的湘北村落跻身中国美丽乡村行列?2011年的寒冬,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前往地处湖南中部的清溪村寻找答案。

立波薪火永相传


  “这个离城二十来里的丘陵乡,四围净是连绵不断的、黑洞洞的树山和竹山,中间是一片大塅,一坦平阳,田里的泥土发黑,十分肥沃。一条沿岸长满刺蓬和杂树的小涧,弯弯曲曲地从塅里流过……”周立波在小说《山乡巨变》中如此写道。四周环山,中部平原,黑土肥沃,小溪穿间……这就是当年周立波眼中的家乡清溪村。

周立波常说:“我是看破红尘了的,名呀利呀,有什么意思,我不想当官,只想为人民写点东西,做他们的代言人”。在周立波故居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直率而又深沉的墓志铭:“死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一个洞庭湖边的乡野的居民,在生前,他唱过歌,他晒过太阳,他碰到过几次危险,在娘子关前,在九华山下,他爱过人,他也和人打过架,在这盈满了忧郁的酸辛的泪水,也迸发着庄严的战斗的火花的时代里。留在人间的他的记忆会很快地消亡,正和他的歌会很快地消亡一样。但是,他所歌唱的刚强和反叛,会更加壮旺,他所歌唱的美丽和真诚,会永久生存。”

1955年至1965年,周立波为了创作离开城市回到家乡湖南清溪村安家落户,深入生活。他以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三同一片”方式,与农民、与农业生产方式保持一体化联系。当时,全国上下正在掀起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浪潮,洞庭湖区的清溪村也不例外。而正是清溪村的合作化运动给了周立波创作灵感,作为一个时代感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周立波以敏锐的眼光紧跟时代变革,把笔触集中到农村,以农村为背景,生动地记录了这一历史变革。

1957年底,周家老屋,一部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出炉。小说不仅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清溪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深刻地反映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更全面展现了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成为今天不争的红色经典。干练细致的女干部邓秀梅,耿直大队长陈大春,狡黠善良的老农“亭面糊”等小说人物栩栩如生;浓郁的南国地方特色,清秀俊美的湖南乡风水色以及当地特有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一种特殊的文化蕴涵。

如今,弹指一挥间,五十年过去,清溪村的发展却和周立波以及他的长篇小说密不可分。周立波和《山乡巨变》主要生活原型地已经成为清溪村对外推介的一张文化名片。周立波所承载的“三同一片”精神,以及那“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写作,把自己笔下的每行字用来表现时代的脉搏与人民的心声”的“民本”情节正薪火相传,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溪人。

乡村旅游破瓶颈


  进入新世纪,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经的“山乡巨变前列村”却落在了别人的后面。清溪村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17个村民小组,618户人家,总人口1825人。村民经济来源以传统农业种养业和手工业为主,2005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为4600元左右。发展转型之初,村级集体经济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群众收入差距较大,外出务工比例很小。益阳是“楠竹之乡”,清溪村主要生长的也是楠竹,用楠竹做水编凉席曾是清溪村人主要营生之一。邓伯乐是土生土长的清溪村人,2007年前他靠种田为生,他告诉记者:“除了农忙时节我还去村里的凉席厂打工,那时家里的情况只能说是解决温饱问题。”邓育文的话代表了清溪人的心声,不服输的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依靠自身资源脱贫致富。这时,日渐兴起的乡村旅游进入了清溪人的视野。

益阳是湖南乡村旅游的发源地,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农家乐,陆续开发了花乡、竹乡、茶乡、樵乡、渔乡等农家乐系列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规模。2008年是周立波诞辰100周年,益阳市政府在研究百周年纪念活动时认为,清溪村至今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的乡村景观意象,该村的乡村旅游开发不能局限于兴建一个名人故居,而要打造一个乡村文化旅游新村中国山乡巨变前列村。

同时,早在2007年益阳市就把清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基地,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忠雄亲自挂帅,办点联系。2007年5月,胡忠雄几次召集专题会议,多次深入现场,对片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调整,战略性地提出一园(北峰山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两线(立波路、桃益路沿线)、四点(立波故居、百竹园、谢林港镇凉席加工区、北峰山工业小区)的宏观思路。

2007年9月,原市委书记蒋作斌到清溪村调研,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破解清溪村发展瓶颈。在他的推动下,益阳市确立了清溪村“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立波故居),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三个一”的建设目标,并将该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样板工程来打造,目标是建成中国“山乡巨变前列村,乡村体验前列游”。

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益阳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的要求和文学与经济、作家与作品、游园与民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规划,组织修缮了周立波故居,恢复了原貌。此外,清溪村还修建了百亩荷塘和百亩果蔬园以及1000米豆角、丝瓜、扁豆搭建的绿色长廊,体现了文学作品《山那面人家》意境的农家小屋。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启动实施后,清溪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力度,将5000米通村道路浇筑成了水泥路,硬化了4100米水渠,整治村庄环境,统一规划,统一民居风格。经过11个多月的辛勤努力,清溪村基本建成了山乡巨变前列村、乡村体验前列游,续写了山乡巨变的新篇章。

2008年9月15日,在周立波诞辰一百周年之际,“2008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国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清溪村开幕。荷塘,红花点点;长廊,藤蔓缠绵;整个清溪山冲的民居造型典雅,环境整洁,立波小街上,擂茶、麻辣烫让人流连忘返……

“门前的马路宽了,屋外的景色美了,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路灯亮了,咱们摸黑走夜路的历史也随之结束了。”邓伯乐告诉记者,每当他站在宽敞的街道上,看着明亮的路灯时,心里都格外的高兴。

“咱们村的路灯可是高科技,不用出电费,只要有风有太阳就可以亮了,当初安装的时候,我还不是很相信,哪有这么神啊!后来到书上一查还真有这项技术,这叫全永磁悬浮发电机组,属于国际首创。高科技就是不一样,把咱们的乡间小道照得明亮明亮的,村庄的夜晚太漂亮了!每天傍晚都能看见外出散步的村民,村民们对新安装的路灯都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随着清溪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整洁美丽的村庄环境再加上文化品牌,来清溪村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据统计,从2008年9月至今,来清溪村的游客就达150多万人次。

百姓受益是真理


  “初冬的清溪,清幽的茶花悠然地开。它开在平坦的沥青路旁,没有东拉西扯的电线、网管来割裂画面。它开在青瓦、白墙、红窗、坡屋顶的民居周围,瞧着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该村的大学生村官莫超带领记者参观时顺口说出了这段话。

据了解,这里的民居不是整齐划一地连成一片,因景区建设需要翻盖房屋的268户农户,户户都在原地住上了新房。政府补贴一半费用,为村民的房子“穿衣戴帽”。 村民或去区里的外企打工,或者自家开起“农家乐”。景区为了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请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请益阳广播电视大学教授讲授礼仪课,派代表去外地学习先进经验。

据清溪村负责人颜华介绍,清溪村为打造观光生态高效农业,以土地流转为基础,采取“散户集中,大户经营,村级流转,互惠双赢”的流转模式,已建成连片荷花100亩,果蔬100亩,梨园100亩,高效粮田250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体验农场”是清溪村的重点项目,游客一人一年交纳200元,就可认领一片60平米的农场,在这里可以种植和管理辣椒、黄瓜、苦瓜、茄子等瓜果蔬菜,无暇管理的游客每月交纳50元,景区管理员可代为管理。

清溪村调整产业结构以来,努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解决农民就业300余人,讲解员、保安、保洁人员……六成以上的景区工作人员都是本村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清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全村形成旅游产值近600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在废弃医院改造的景区管理处办公室,讲解员邓佳丽自豪地表示,每年她和同事们都要向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0万人次的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

现在的清溪村已经总体呈现出: “稻田翻金浪,莲藕满池塘;浅水观鱼跃,山林飘果香;路灯太阳能,居住小洋房;设施现代化,农村新景观”的农村新气象。清溪村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省内外参观考察团的的充分肯定,示范作用突出。原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清溪村视察时评价清溪村“是一个真正的山乡巨变前列村!”此外,清溪村“红色+绿色”的品牌已经建立,仅2011年,就将国家4A级荣誉、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绿色村庄、美丽乡村5个国字号荣誉以及湖南省两型示范景区等5个省字号荣誉收入囊中,清溪村成为了湖南省内外名副其实的“山乡巨变前列村”!

“清幽曲径上名山,绿树丛中忆旧庵。志水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这是57年前周立波吟诵家乡山水的诗句。随着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推进实施,清溪村人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将续写山乡巨变新篇章。

作者:韩世雄 莫超

(本文来源:红网 )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